欢迎光临! 请您留言 - 设为首页 - 管理员登录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2021-11-01 11:20:15 来源: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行政办公网 浏览:185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北京市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北京市、昌平区“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制订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办学成绩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和昌平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取得了系列成绩,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等称号。2019年,学校进入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列。

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成立唐山分校,建立附属北郡嘉源幼儿园,形成“四校区一园一分校”办学格局。总校区招生规模稳定,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先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主要办学经验模式有:

1.办学理念:科学经营模式

学校坚持“科学经营学校”的办学理念,瞄准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和北京市、昌平区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盘活各方资源,建设区域需要的职业学校,基本实现办学目标。

2.办学使命:育训并举模式

坚持育训并举,形成了“五个面向”社会培训模式。成立昌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冰雪运动教育联盟、益农村校、社区培训驿站等,面向未来科学城、回天社区、中小学校、驻昌部队和昌平山区镇村,年培训3.2万人天,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3.德育体系:三路十八湾

从理论德育向实践德育、课堂德育、生活德育转变,系统化设计德育工作,形成“三路十八湾”德育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成长桥”“三路十八湾”德育体系被评为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一校一品”优秀德育品牌。

4.课堂教学:“三有”金课

推进“三教”改革,以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革命为抓手,探索项目制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训、做、评”一体化;开展创新创业、职业素养课程,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中,学生获奖495人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18项。

5.高端人才:贯通培养模式

形成了“三五七”多元学制,畅通学生上升渠道。成为北京市教委职高综合高中班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培养的3届学生本科达线率80%以上;与本科高校、企业合作开展“3+2+2”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专业数由0增至20204个;19个专业实现“3+2”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

6.师资队伍:“五维五阶”培养模式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搭建了教师工作室、培优班、比赛、企业实践等平台,形成了“五维五阶”教师培养模式,探索教师、技师、培训师的“三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双师型教师认证比例达87%,“三师型”教师认证比例达25%

7.专业建设:契合产业发展模式

构建了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新增了冰雪运动、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无人机、通用航空等专业(方向);整合专业资源,组建了智慧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媒体艺术等6个专业群;撤销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现有招生专业25个,汽车运用与维修、航空服务、烹饪3个专业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专业示范点,各专业与区域产业布局契合度高,适应区域产业发展。

8.校企合作:工程师学院模式

与联想、京东、百度、宝马、华彬天星等知名企业共建13个工程师学院,形成了“供需匹配、资源对接、项目共营、成果共享”校企合作机制,实施深度合作校企项目20个,校企协同培育4493人。联想工程师学院、京东产教融合学院、曹继桐烘焙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进入北京市工程师学院及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行列。

9.乡村振兴:扶智造血模式

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以正德春饼宴、蝴蝶兰、核桃宴等产业项目为载体,扶智与扶技相结合,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促进1500户农民增收5500多万元,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承担北京市对口协作、昌平区“4+1”对口帮扶协作项目,通过联合办学、技能培训、标准输出、跟岗挂职等形式,为受援地培养学生1145名,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630余名,助力5个帮扶县全部摘帽。

10.合作交流:辐射推广模式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河南、内蒙古、新疆、宁夏等20多个省(市、区)的职业院校开展研修培训11.7万人时,输出办学理念、经验和标准,助推当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中德HUG、中澳TAFE教学改革等项目为抓手,通过承办国际性技能比赛、课程学习、技术技能培训、师资培养、文化体验等形式,与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2000余人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研判

1.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国职教大会、全国教育大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会议、政策文件都表明:职业教育要努力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

2.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提出新挑战

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开展专业课程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学校面临着如何利用好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挑战。

3.城市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昌平区“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要求职业教育要精准对接高精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运行服务保障行业,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城市发展能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

新要求、新挑战和新目标需要学校全方位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学校在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仍存在不足,五育并举的落实途径、专业(群)建设同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教师队伍建设、引才育才机制、校企合作深度与作用发挥、社会服务供给质量等方面仍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急需破局。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构建“纵向贯通 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设新时代首都高水平中职学校,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发展思路与原则

1.发展思路

实现发展五个转变从“教学层次”向“教育类型”的转变,职业向事业转变,学历向能力转变,人力向人才转变,实习到实训转变,学校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发展原则

学校发展坚持六个基本原则。坚持党委全面领导,科学经营,盘活各方资源,瞄准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和北京市、昌平区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不断增强适应性。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学生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教育和产业良性互动、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聚焦产业,服务区域,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坚持类型特色,育训并举,把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劳动力技术技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昌平“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建设,实现办学功能与区域经济高度契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人才培养与科技进步紧密对接,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促进就业与终身发展并重,成为“产城教”融合发展的样板校,成为首都职教转型升级的领跑者、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职教独特魅力的窗口。到“十四五”末,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办学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五十强,进入全国双优学校建设行列,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建成昌平需要、北京样板、业界标杆、国际赞誉的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

2.具体目标

——人才培养再创新辉煌。完善“三五七”多元学制,形成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的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三教改革、五育并举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手段,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改革全面铺开。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数量取得新高;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在获奖数量和等次上实现新突破。

——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专业(群)建设更加符合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昌平区“两谷一园”建设需求,专业群建设更加科学有力,专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高质量建成5个北京市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3个专业成功入选双高专业。

——队伍建设实现高水平。加快教师赋能,整体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政治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更好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求;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引进一批高学历顶尖人才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围绕专业群建成3个以上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企业实践成为常态,双师比例达到90%,三师比例达到40%

——社会服务跃上新能级。坚持职业教育育训并举职责,把握终身学习社会和技能社会建设契机,不断提升学校社会培训品质,形成若干社会培训品牌;深耕昌平沃土,形成服务“两谷一园”“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创设5个服务区域经济的项目,真正实现为昌平培养人。

——开放办学打开新局面。优化办学功能与定位,形成适应新时代职教发展要求的学校新格局;加快集团化办学步伐,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机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建成高端国际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交流、校际交流常态化,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方案。

——学校治理取得新成绩。以学校章程为纲领,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参与治理结构,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建成技能昌职、科技昌职、服务昌职、智慧昌职、开放昌职、创新昌职、文化昌职、平安昌职、法治昌职、绿色昌职

1017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doc

相关评论
姓名*
   
   
  部门
评论*
验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给我们留言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校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