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请您留言 - 设为首页 - 管理员登录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01-15 08:01:36 来源: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行政办公网 浏览:49

文本框: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
2012年寒假干部会
材  料  三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1222北京市昌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摘抄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一)牢牢把握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二、今后五年工作展望

     三、2012年政府工作建议

      (一)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二)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

      (三)大力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四)坚持城乡一体,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

      (五)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立足转型发展,持之以恒地建设服务型政府

  

012年1月11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1222北京市昌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摘抄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与2006年相比,预计五项主要指标全部实现翻一番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由224.5亿元增加到450亿元,年均增长14.9%;区域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由48.6亿元、16.6亿元增加到162.4亿元、42.7亿元,年均增长27.3%和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由169.2亿元、94.3亿元增加到410亿元、246亿元,年均增长19.4%和21.1%。

  ——转变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8.5:50。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正在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7300元和13400元,年均增长9.9%和10.6%。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累计达到124.7亿元,是前十年总和的2.4倍。

  ——城乡环境面貌呈现新变化。

  (一)牢牢把握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顺应宏观调控,创新建立“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的长效机制,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的发展势头。坚持主动作为,深入对接国家创新战略和首都产业格局调整,打通七北路、连通北清路,积极吸引央企集中入驻,全力推进未来科技城建设,为北京规划建设中关村核心区、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奠定了基础。着眼于完善首都城市功能,正式启动了北京科技商务区(TBD)项目。中关村昌平园、生命科学园的辐射带动效应持续增强。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明十三陵历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深入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思路向“强二优三精一”转变。持续做强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千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7%以上。着力推动旅游会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旅游经营收入和接待人次居远郊区县首位。以“一花三果”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年收入突破5亿元,已成为昌平的城市名片。成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创建全市人才工作试点区,加快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6家大学科技园区启动建设。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69个。坚持抓大扶小策略,集中实施了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北京制造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新培育9家上市企业,初步形成了26家央企和15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汇聚昌平、集群发展的态势。

  (二)切实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二、今后五年工作展望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着力点,以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落脚点,全面推动昌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为建设现代化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政府工作应当着力把握好四个方面:

  ——坚持高端引领,塑造符合昌平功能定位的产业体系和城市形态,使昌平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体现世界城市建设最新发展的示范之区。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体现昌平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引擎,使昌平成为创造激情竞相迸发、创意智慧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汇聚的活力之区。

  ——坚持绿色发展,营造适应昌平发展要求的生态品质和环境秩序,使昌平成为天蓝、地绿、水清,城乡风貌秀美的魅力之区。

  ——坚持开放包容,形成有利于昌平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生动局面,使昌平成为社会群体平等相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之区。

  三、2012年政府工作建议

  (一)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三大支柱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快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北京制造中心、北汽福田发动机、方正医药研究院等重大项目进度,确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左右。坚持突出特色、整体策划、打造品牌,高起点推进明十三陵历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汤泉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功能区、昌平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京北数码港、郑各庄主题村庄等创意新区的规划建设,着力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树立“大旅游”理念,统筹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环境,积极筹划和推进一批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完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强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态价值和景观功能,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一花三果”提质增效。探索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结合北京科技商务区(TBD)规划建设,依托未来科技城公共服务核心区及新城东区、沙河大学城的商业配套用地,面向国内外统一开展定点定向招商,加快聚集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生活性服务业。着眼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引进一批新的优质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关联项目,积极吸引集团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机构落户昌平。

  (二)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

  (三)大力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四)坚持城乡一体,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

  (五)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立足转型发展,持之以恒地建设服务型政府

  

                                      2012年1月11日

相关评论
姓名*
   
   
  部门
评论*
验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给我们留言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校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