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生活哲理 涵养家园情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悟语
时下,流行一句话,“离开了单位,你什么也不是”,这个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却折射出生活中的哲理:单位是你立足之地,是你与社会和他人交往的基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竞技场,在单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人生的成功!
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有的人勇于创新,敢于破,敢于立,成为单位的佼佼者;有的人墨守成规,以惯性取代思考,成为单位的边缘人。有的人敢于担当,与单位保持高度一致,工作风生水起,利己利人;有的人好高骛远,自负自满,游离于单位主流思想之外,抱怨、情绪满天飞,伤己伤人。有的人不为自己过去的成绩所左右,不被表象所羁绊,目标坚定;有的人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批评,只喜欢听赞美,在任性中迷失自我。有的人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难,讲奉献,讲付出,不求回报,成绩斐然;有的人只问收获,不想耕耘,不要单位纪律,只要单位照顾,只想自己,不想单位,只想别人拼搏,不想自己刻苦,思想极端,行为自私,工作原地踏步,甚至功败垂成。
差别如此之大,关键在于一个人有没有事业心、责任感,是不是真有家园情怀、对单位够不够绝对忠诚,敢不敢改革创新,愿意不愿意担当责任,具不具备虚怀若谷的胸怀。
大家都知道,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有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但在这句话之后,狄更斯还说“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智慧与愚蠢往往只有一墙之隔,一个人具有浓烈的家园情怀,对单位始终充满着热爱,担当作为,不为一时的得失而喜怒,而为长远发展矢志不渝,这是大智。得过且过,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阳奉阴违,动辄耍“脾气”,这是在单位做人做事的大忌。
鲁迅曾经提出四种人:第一种,利己又利人——做人追求;第二种,利己不害人——做人底线;第三种,利己不利人——不能这样;第四种,害己又害人——坚决摒弃。做人,要时刻约束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做人,要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要有无需提醒的自觉,要有以纪律和规矩为前提的自由,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有把该做的事做好的决心。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难免犯错误,但有了错误必须迅速改正,但也要记住:涉及红线、底线的错误是不能犯的,这些错误是难以弥补的。
我们每个人的周围不乏唱赞歌的人,不乏装糊涂的人,不乏稀里糊涂的人,但是确实缺乏对单位、对同事、对下属、对上级、对朋友充满热情,不持偏见提出问题的人,尤其是敢于深刻剖析的人。一个人只有尊重和承认自己状态,才能正确看待和分析现实,才能找到纠正错误、调整方向的道路,才能在千万思绪中理出头绪,接受别人一针见血的评判!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人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也是一个人涌现磅礴力量的源泉!
今年是中国产党建党95周年,全党上下正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广大党员和干部要在“两学一做”中,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确立的遵循和规范,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要对准问题学,带着问题改。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深刻学习、理解、把握和坚持“三个自信”、“四个全面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齐心协力,振奋精神,为党的生日添彩;广大教师要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心无旁鹜,用心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做出新贡献,推进学校持续发展!
中共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总支部委员会
2016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