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 请您留言 - 设为首页 - 管理员登录 |
![]() |
|||||||||
校外主页 | 资源库 | 电子图书 | 电子期刊 | 文件传输 | 学生发展中心 | 科研信息 | 中国知网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中德选手决战昌平职业学校——北京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上汽大众杯”汽车维修国际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
中德选手决战昌平职业学校——北京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上汽大众杯”汽车维修国际技能大赛圆满落幕2019-07-25 09:08:27 来源: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行政办公网 浏览:59次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信息 昌职校 办 字 [2019] 第472号
中德选手决战昌平职业学校 ——北京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上汽大众杯”汽车维修国际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深化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在完善职教制度、提升师资水平、促进产教融合、加强标准建设、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7月22日,首届北京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上汽大众杯”汽车维修国际技能大赛在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举行。 此次比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部共同主办,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中德创新学习学院承办,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协办。 赛前进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交通运输系主任张晶磊主持开幕式。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赵海兴,德国巴符州教育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库尔勒,北京市教委职成处余俊,原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副处长于东平,本次大赛裁判长、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汽车学院技术培训高级经理韩涛,本次大赛仲裁长、北京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事务首席顾问朱稼,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校长段福生等领导嘉宾和参赛学校的领队、选手共同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上,奏唱了德中两国国歌。 段福生校长致辞。他回顾了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与德国巴符州教育部的职业教育合作历程,指出中德合作让学校直接受益,在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承办此次大赛,标志着学校的专业建设能力和国际合作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希望选手们能切磋技艺、互鉴互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比赛为媒,以文化为介,促进交流,开阔视野,增进中德两国青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学生邓嘉伟代表中方参赛选手宣誓。Richard-Fehrenbach-Gewerbeschule Freiburg学校的Otto Sass代表德方参赛选手宣誓。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汽车学院资深技术培训师陈庆贵作为裁判代表发言并宣誓。 赵海兴副主任发表讲话。他指出,北京与德国的职业教育合作由来已久,从2006年开始,签订合作备忘录、在全市开展胡格教学试验改革、举办中德技能大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取得了累累硕果。当前北京市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希望能与德国职业教育一起,切磋技艺、互利共赢,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随即,赵海兴副主任宣布比赛正式开赛。 来自德国巴符州、萨克森州的BSZ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PIRNA、Grafenbergschule Schorndorf、Richard-Fehrenbach- Schule、CDS-Friedrichshafen Claude-Dornier-Schule和中国北京市的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汽车技师学院、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10所职业院校的44名学生参加比赛。 此次比赛分为机械拆装与检测、故障诊断两个赛项,考查选手车辆维修技术技能以及选手现场解决问题、临场应变等综合职业能力。比赛每2人(同一国家)为一组,合作完成比赛任务。 大赛裁判由中德双方职业院校教师和上汽大众企业专家共同组成;选用的考题及考核标准,均参照汽修行业国际标准,由中德双方共同协商制定;比赛用车及相关技术标准由上汽大众提供支持。 下午5点举行了闭幕式,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副处长董振华,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Steffen Habermann、科技处刘阳,德国巴符州教育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库尔勒,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副处长张洁,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外事办主任庄建蓉、国际交流科科长张冰,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副主任徐大生、职成科科长郭连生及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企业、学校领导参加了闭幕式。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经理乐高隆讲话。 裁判长韩涛经理对赛事进行了点评,认为此次比赛中德双方的选手都展示了较高的汽修专业技能水平,展现了中德职业教育的育人成果。韩涛经理宣布获奖名单。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本次大赛最终产生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7项和优秀奖8项。 与会领导为获奖选手代表颁奖。德国Richard-Fehrenbach-GS学校的David Möllinger代表参赛选手发言。胡格项目赴德访学学生、参赛选手北京汽车技师学院的朱硕同学发言。 德国巴符州教育部国际合作处处长库尔勒讲话。他指出,今天的活动既有趣又紧张,参赛选手与合作搭档配合默契,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比赛中学习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增进了合作,每个人都受益颇多。他希望中德青年能借助这一技能比赛平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并祝愿每一名选手未来的职业道路都能平稳顺畅。 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讲话。他肯定了参赛选手们的表现,认为选手们懂得了国际标准和规则,表现出了扎实的技能功底和职业素养,体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也考验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全面展示了两国青年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指出,今天的比赛是对北京借鉴胡格教育模式的一次检阅,也是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一次有益尝试。希望比赛能够成为中德职业院校沟通交流的平台,成为北京与巴符州开展文化交融的纽带,对两国的文化与技术的进步产生促进作用。 本次大赛是中德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人才的一次高端比赛。大赛邀请到中德两国10所职业院校的44名学生同台竞技。其中,中方6所职业院校均为北京市优秀职业院校代表,参赛选手均是中德合作“胡格”教育模式下实验班的学生。德方4所职业院校来自巴登符腾堡州、萨克森州,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下的优秀职业院校,参赛学生均通过选拔来到中国参赛,技术技能水平突出。 本次大赛是北京市首次举办中德职业院校学生间的技术技能比赛,是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 本次大赛标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上汽大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为本次比赛提供国际化标准,将一流设备、高新技术、专业裁判引入比赛,使比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提升了比赛质量。 本次大赛是展示中德职教合作10余年来教学成果的大舞台,是中德学生技能比拼的大赛场,是推进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本次大赛采用交叉裁判,即德方裁判为中方选手评分、中方裁判为德方选手评分,为中德职业教育加强对话与交流创造了难得机会。 本次大赛为中德青年搭建了一个技能融通、文化互通、民心相通的平台,通过技能竞技、文化体验等方式,切磋了技艺,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友谊。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 信息员:张翔 王于 部门负责人:张晶磊 李晨 2019年7月23日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校长办. |